2025年《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》鼓励类技术案例 均流式静电除尘
时间: 2025-06-22 04:42:46 | 作者: 彩色隐形眼镜
均流式静电除尘技术,主要是采用格栅形整体阳极,结合导流装置,使烟气呈蛇形通过电场,促进气流均布,增大比集尘面积,减少电场死角,提高电除尘效率。
日前,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了2025年《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》(环办科财函〔2025〕197号)。为便于各相关方使用目录,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编制了鼓励类技术典型应用案例,将陆续在微信平台上发布。所有案例均来自目录入选技术的申报材料,案例内容经业主单位和申报单位盖章确认。
采用格栅形整体阳极,结合导流装置,使烟气呈蛇形通过电场,促进气流均布,增大比集尘面积,减少电场死角,提高电除尘效率。
当电除尘器入口烟气颗粒物浓度3g/m350g/m3时,出口烟气颗粒物浓度10mg/m350mg/m3;结合后端其他烟气治理设施,总出口烟气颗粒物浓度达到超低排放要求。
可有效提高电除尘器比集尘面积和结构强度;协同利用电场力和惯性力除尘;振打加速度传递快。
均流式静电除尘器前两级电场采用C480型极板,第三电场采用SS480型极板,电场内设导流装置,使电场内粉尘增加湍流凝聚,从而多次荷电被捕集。
首先对静电除尘器电场多物理场耦合计算,根据计算结果,优化流场,使得烟尘气体以蛇形的形式流过电场,延长粉尘捕集时间,风力带动粉尘在相邻通道中完成多次穿越,振打产生的二次扬尘颗粒可完成多次再荷电再穿越,从大颗粒粉尘到细小颗粒粉尘都依次完成吸附并沉降,增大颗粒驱进速度,提高除尘效率。同时通过蛇形流场的优化布置,在不损失压降的前提下延长受尘时间;通过一体化通透式阳极板设计及电场优化,有效增大除尘面积和强化局部电场强度;通过新型导流装置增加流场扰动,形成湍流,增大粉尘颗粒碰撞和团聚成大颗粒的概率。通过上述一系列优化措施,明显提高静电除尘器的效率。
通过优化电场分布,采用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和调整运行参数,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,降低运行电耗。
原标题:2025年《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》鼓励类技术案例(7)均流式静电除尘技术
上一篇:2025年《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》鼓励类技术案例 入口渐扩段预荷电耦合小区域隔离振打电除尘技术
2025年《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》鼓励类技术案例 水泥窑尘硝一箱化净化技术
凡本站注明“来源:环保在线”的全部作品,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-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没有经过本网站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环保在线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站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。
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(非环保在线)的作品,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犯权利的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别的媒体、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擅自篡改为“稿件来源:环保在线”,本站将依照法律来追究责任。
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、数量较多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:联系方式;邮箱: